我能拿繁体字写论文,读繁体字的书,不知道怎么就没空间了?没人拦着你用繁体字啊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【本文来自《现在电脑出现了,要用键盘了。在敲击键盘上,繁简书写速度还能有多大差异?》评论区,标题为小编添加】

其实,在电脑手机里,在字号小的情况下,或者说,是在低点阵字型里,笔画多的汉字是被进一步简化的,往往只保留轮廓和部分区别特征。比如国标12点阵字型里的“矗”字:

以前用过功能机的人,应该对这种情况印象深刻。

繁体字,或者说笔画多的字,在电脑时代的问题,依然是辨识度不够,很多字笔画一多,离远了看就是糊成一团。

至于你说的“给繁体留一些空间”,其实我就很不明白,我能拿繁体字写论文,读繁体字的书,不知道繁体字哪儿就没空间了?自己愿意学繁体字,从来就没人拦着啊。识繁用简,一直以来都是如此。

至于说“识一些繁体字进博物馆长见识,也不至于太尴尬”,其实,博物馆很多说明文字,本来就是简化字,因为是面对一般的公众,而不是专业研究人员的。要是遇到那些不常用的字,博物馆往往还会很贴心地把拼音标出来,比如斝jia、甗yan。所以这一点还真不是学繁体字的好理由。

而且有些字,跟简化字并非一一对应关系,比如“往复”的“复”繁体字怎么写?“回复”的“复”繁体字又怎么写?搞不清楚,就会把“复旦大学历史系”写错成了“旦大學”。如果不是愿意去多了解点传统文化,去读一点古书,仅仅只是为了一点点不尴尬的需求,其实繁体字学不深,学不透,反而往往还会闹笑话。

我经常被人问字,一般问的都并不是繁体字,而是在某个景点看到的篆书,或是在哪儿看到的一方印章上的篆字。其实大家也并没“识一些小篆(甚至传抄古文)进景点长见识,也不至于太尴尬”的意识,而是更愿意在自己的朋友圈子里找能认的人来解读。当然现在网络发达,也有很多人就直接发网上问了。若真是有进博物馆不想尴尬的需求,其实更简单的办法是:赶紧拍下来,发朋友圈、发抖音快手,或者哪个论坛,然后问:这是什么字?在线等,急!

标签:

X
X

Copyright ©  2015-2032 华西信息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35   联系邮箱: 920 891 263@qq.com